林公案

《林公案》是清末民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共六十回。故事主要讲述了林则徐出任闽清知县,接连破获大案,与兵部尚书穆彰阿等一班奸臣斗争,后又升为湖广总督,在虎门销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着重歌颂了林则徐为国为民勇于任事、不畏强暴的爱国主义精神。

地藏经

  《地藏经》,中文版本是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的。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册。 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

李公案

《李公案》是清代惜红居士创作的中篇小说,共三十四回。主要讲述了李公断案故事,情节新颖,加深了对案件侦察过程的叙述,打破了以往公案小说或严刑逼讯、或托梦示兆等熟套,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色彩。李公,双讳持钧,表字镜轩,辽东人氏。生得方面大耳,虎背熊腰。能文能武,惯使两柄熟铜流星锤,所向无敌,人称“铜锤李”。实指清光绪年间有“北直廉吏第一”之称的李秉衡。

刘公案

《刘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刘墉为原型演义而成的一部民俗说话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详,大约是评书艺人。属鼓词一类,说说唱唱,散韵结合,很有兴味。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说《刘墉传奇》、《罗锅逸事》、《满汉斗》、《双龙传》、《青龙传》等5种。讲述了平断冤狱,惩办贪官污吏的故事,突出了主人公正气凛然,执法如山但又睿智幽默的性格。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雷峰塔奇传

本书是由托名为玉山主人或玉花堂主人的清代文人校订而成的章回中篇小说。是根据清代雍乾时期编撰的传奇《雷峰塔》与民间传说《白蛇传》而改编的清代四部神魔小说之一。参照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爱情的悲剧结尾转化为大团圆的结局,以白娘子被永镇雷峰塔下作了完结而改写有后续的故事。

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十二楼

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李渔著的一本章回体白话短篇小说集,共十二卷,每卷各有一情节独立的故事,因为每个故事里都有一座楼阁,人物命运和情节的展开也与楼有关,故全书命名为《十二楼》。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允升。《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岭表录异

地理杂记,全书共三卷,唐刘恂撰。此书与《北户录》同系记述岭南异物异事,也是了解唐代岭南道物产、民情的有用文献。其中记载最多的是岭南人的食物,尤其是各种鱼虾、海蟹、蚌蛤的形状、滋味和烹制方法,岭南人喜食的各类水果、禽虫也有记述。是研究唐代岭南地区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重要资料。